ISO9001质量认证管理原则
一. 以顾客为中心。
二. 作用。
三. 全员参与。
四. 过程方法。
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六. 持续改进。
七. 基于事实做决策。
八. 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ISO9001质量认证意义
1 、质量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
2 、有利于市场开拓,发展新客户。
3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从而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4 、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明显提高。
5 、取得经济效益,降低质量损失。
6 、提高顾客满意度。
7 、有利于参与重*程招标及重要主机厂配套等竞争。
8 、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度,取得宣传效益。
9 、减少重复检查。如可免去顾客的对供方现场评定。
10 、适应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要求。
ISO9001质量认证具体流程如下:
1、申请人提交一份正式的应由其授权代表签署的申请书,申请书或其附件应包括:如组织的性质、名称、地址、法律地位、以及有关人力和技术资源、申请ISO9001认证的覆盖的产品或服务范围。
2、收到申请方申请材料之日起, 经合同评审以后30天内作出受理、不受理或改进后受理的决定, 并通知委托方(受审核方)。
3、双方签订“质量体系认证合同”。在现场审核前, 申请方的ISO9001标准建立的文件化质量体系,运行时间应达到3个月,至少提前2个月顾问认证中心提交质量手册及所需相关文件。
在整个审核过程中,审核组成员会对企业的管理评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研发流程、服务管理和物资采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检查,并仔细认真地观察现场试验。若企业真正达到国际标准,机构就会为企业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此后就标志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客户满意度等有着巨大影响,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ISO9001质量认证机构给出的认证范围应与营业执照相符,描述的专业应符合认可要求, 企业一般都希望,证书范围越大越好,以证明自身管理能力强。如果审核证据无法准确描述的范围或范围过大将给认证机构带来风险。认证机构和企业之间经常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沟通协调不好会导致企业不满意或中断审核等。
根据认可要求,申请的认证范围所对应的产品,必须在现场审核时能够在正常生产。从企业角度出发,就可以初步限定认证范围。这样即符合要求,又降低了认证风险,认证风险是企业与认证机构双方共同承担的,如任何一方受到认证相关监管部门的查处,均会对双方造成影响。
从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便利性角度考虑,体系包含的不同类的产品越多,自然运行起来也就越复杂,对于企业来说,会造成体系运行成本增加。企业在确定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范围时也应从管理成本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ISO9001质量认证的有效性是认证的生命线:认证有效性是保证认证工作质量的关键,是认证的生命。国家认监委在2006年认证机构工作会议上也特别提出"规范工作,提高认证有效性"的工作要求,并多项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以提高认证有效性。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保证和实现认证有效性,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审核员综合素质、规范审核员的认证实施活动。
充分的审核准备是确保认证实施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审核员接受认证机构委派的审核任务后,在进入现场审核前,做好充分的审核准备,是确保认证实施活动有效性的前提,而在审核准备阶段,下述几个环节尤为重要。识别法律法规,不仅是各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也是审核员现场审核时对受审核方的守法情况作出判断的先决条件。审核员必须识别和熟悉与受审核方、受审核产品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要求等,这对于陌生行业的审核尤其必要。识别法律法规的途径很多,可以查阅认证机构的审核作业指导书,也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搜索查询并下载。